康熙通宝是大清钱币,也是当时的流通货币,作为古钱币,对现代来说是非常稀少的藏品之一,同样的,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康熙通宝也是真假掺半,这时,如何鉴定就成了藏友的一大难题了。今天小编在这里介绍康熙通宝的几种鉴定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康熙通宝的介绍:
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钱径2.5-2.7厘米,重3.8-5.5克。钱面文字“康熙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康熙通宝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仿"顺治四式"的满文钱。钱背满文"宝泉"、"宝源"左读,是户、工两部所造。另外一类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
康熙铸钱背面纪地大多以省级为名,“宝福”局康熙通宝在康熙六年"1667年"就已经铸行,为何在有了福建省局铸钱后,又加铸了漳州府局制钱,这与300多年前清政府收复台湾、统一祖国不无关系。漳州地方学者认为,宝漳局康熙通宝铸于康熙十九年,康熙二十一年停铸,而清政府统一台湾的时间是在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二者不可能仅仅是时间上的巧合,作为清政府收复台湾的前沿阵地,在当时的闽南重镇漳州铸行钱币,其军事目的十分明显。由此可见,宝漳局康熙钱的铸行,为清政府收复台湾,实现祖国统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康熙通宝还有俗称的罗汉钱,相传是年羹尧熔黄金罗汉所铸,色泽呈金黄色,康熙的熙字较通俗写法少一竖。还有背大清及龙凤纹饰的宫钱,为收藏家所钟爱。另外有福建宝福局于康熙60大寿时起铸有背穿干支的贺寿钱,每年一品,直至1722年康熙帝晏驾,一共十年,共得十品,存世罕见。后还有有雕母,样钱等流传于世
康熙通宝如何鉴定:
1、清朝康熙年间共有24个铸钱局,不同铸钱局铸行的钱币各不相同,单单的从这24种钱币正面文字看不出什么区别的,但是其背文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不同,除宝源局和户部宝泉局为满文外,奇遇的22种钱币均为满汉两文,左边为满文,右边为汉文,这22个汉字代表22个铸钱局。
2、康熙通宝为康熙年间铸,背记局,分背“满汉文”和“满文”二种,满文钱仿顺治四式,背宝泉、宝源二局,满汉文钱仿顺治五式,穿左为满文“宝”,穿右为汉文记局名。
3、“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大直径的背大字广,南,背东字且面文双点通者亦少见,记地支钱更罕。通过以上三个部分提供的方法就可以鉴定康熙通宝的真假了。
另我国目前艺术品交易市场时常存在一件艺术品出现不同专家鉴定结果截然不同的普遍现象,如康熙通宝一样,不同专家老师看可能也是有不同结果,毕竟每个专家老师的所用的鉴定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小编建议康熙通宝鉴定可找对古钱币这类研究深的老师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