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至元 官窑海棠式花盆 -凯发k8官网

大家看过还看

雍正通宝怎么辨别真伪,雍正通宝鉴别真伪与鉴定方法

钱币雍正通宝的鉴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钱币鉴定一个是真伪的鉴定,第二个就是价值的鉴定了,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说雍正通宝鉴别真伪与鉴定方法,供大家参考。

弘治通宝现在值多少钱,弘治通宝的收藏价值

弘治通宝在当时前后铸期不足四年。就目前市场来说它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尤其是其收藏价值更是如此。估建议手里有弘治通宝的藏友可摸透市场后再做决定。

古董私下交易可靠吗 古董私下交易平台

关于古董古玩的私下交易,很多藏友都是有着很多的疑问,可靠不可靠都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一度成为了古董古玩圈中的热门话题...

如何鉴定古董 正规古董鉴定

鉴定一件古董除了要鉴定它的真伪、材质,为了更好确定它的收藏价值,还要判定它的具体年代、出处(是否为大师作品,又或者...

康熙珐琅彩千叶莲盌巅峰之作“佳士得冠绝四方”

11月27日,佳士得香港将单设一场拍卖,隆重呈献一件极为珍罕的巅峰之作——康熙珐琅彩千叶莲盌,值此契机,让我们一同...

兴朝通宝如何鉴定鉴别真假 兴朝通宝的鉴定鉴别方法

兴朝通宝明末农民起义军钱币,于现在市场是难得一见的钱币,现市面上有很多钱文呆板、包浆浅浮的真假兴朝通宝,故大家一定...

大顺通宝真假怎样鉴定 大顺通宝鉴定真伪的基本方法

大顺通宝明末是张献忠所建大西国铜币。最近有藏友在咨询小编大顺通宝真假怎样鉴定,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大顺通宝真伪基本...

估价古钱币鉴定 古币鉴定方法的特点大全

只要藏友们认真的去学习和积累吸取丰富的经验才能有足够的把握去鉴定古钱币,那么接下来小编给藏友们分析出了古钱币鉴定真...

古钱币鉴定出手去哪 那里有免费鉴定古钱币

只要藏友们认真的去学习和积累吸取丰富的经验才能有足够的把握去鉴定古钱币,那么接下来小编给藏友们分析出了古钱币鉴定真...

古钱币要鉴定吗 古钱币鉴定市场

只要藏友们认真的去学习和积累吸取丰富的经验才能有足够的把握去鉴定古钱币,那么接下来小编给藏友们分析出了古钱币鉴定真...

那里有古钱币鉴定机构 鉴定古钱币先交钱吗

只要藏友们认真的去学习和积累吸取丰富的经验才能有足够的把握去鉴定古钱币,那么接下来小编给藏友们分析出了古钱币鉴定真...

硬币鉴定中心 广东银元鉴定中心

只需藏友们认真的去学习和积聚汲取丰厚的经历才敢有足够的把握去硬币鉴定中心,那么接下来给藏友们剖析出了广东银元鉴定中...
展开更多 arrow03
南宋至元 官窑海棠式花盆
二维码
分享
参考年代 南宋至元
尺寸 15 公分,5 7/8 英寸
估价 hkd  15,000,000-20,000,000
成交价 rmb  32,929,470
产品参数
参考年代
南宋至元
尺寸
15 公分,5 7/8 英寸
估价
hkd  15,000,000-20,000,000
成交价
rmb  32,929,470
我知道了
藏品介绍

来源

  艾弗瑞.克拉克夫人(1890-1976年)收藏,编号661

  dr lin 收藏,售于伦敦苏富比1975年3月25日,编号102

  2003年购自坂本五郎(1923-2016年)

展览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 for chinese medical relief》,伦敦,1938年(标签)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exhibition of ju and kuan wares: imperial wares of the sung dynasty, related wares and derivatives of later date》,伦敦,1952年,编号62

  《mostra d'arte cinese》,多奇宫,威尼斯,1954年,编号465

相关资料

寥若晨星 官窑海棠式盆 薛好佩博士

  此官窑海棠式盆素净端丽,其釉色青灰,莹澈温润,片纹层迭,疏密有致,制于南宋至元朝年间(十二至十三世纪),为中华瓷海之明珠,熠熠生辉,甚为后世所珍。本品釉厚若堆脂,触之凝滑如丝,观之赏心悦目。将其置于放大镜下,可见釉层满布气泡,细入毫芒,古称「聚沬攒珠」。气泡经散射而晶亮通透,使器表隐现酥光宝晕,宛若和田美玉。釉上又以开裂缀衬,素有「金丝铁线」之述。此般开片虽因窑温差异自然形成,然瓷匠为求佳器,于施釉、柴烧工序间之往复探求及摸索,自不必多言。官窑胎土色深,于底足及器心支钉痕露胚处可窥一二,盖因富铁元素所致。故而,清时景德镇窑工仿官,先于白胎上罩酱色化妆土,而后施釉,以拟「紫口铁足」之视效。本器采四瓣花口,雅隽倩秀,恰似垂丝海棠悄然盛开,故以「海棠」命名。海棠葳蕤,白中透粉,甚适于心,又「堂」指家室,与「棠」同音,故海棠被赋予「富贵满堂」之吉祥寓意而多应用于器,本例便如是。取形海棠,或另暗示其为院庭花器;宋人风雅,时兴置盆景(日本称盆栽)于案之艺事,此器盈盈可握,娇小玲珑,亦或正是制作盆景之嘉材。有关盆景及其历史之详尽论述,可参考本场拍品编号104。

  官釉佳瓷窑火天成,虽世间难觅全然相同之器,然与本品造型相仿者有二,其一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称为「修内司窑海棠式花盆」,图刊于李炳辉编,《宋代官窑瓷器》,北京,2013年,图版53(图一);其二贮台北故宫博物院,收入该院展览《贵似晨星—清宫传世十二至十四世纪青瓷特展》,台北,2016年,编号iv-11(图二),据院内学者研究,其乃南宋至元制品,模印成形,支钉垫烧。江西省樟树市刘公庙镇南宋开禧元年墓(1205年)出土一相类官釉海棠式盆(图三),据其可推,前述三例之烧成年代可上溯至十三世纪初。此书同录一青釉海棠式花盆(编号iv-12),体量稍大,口沿嵌铜扣,底承四足。台北故宫专家比较本院馆藏元代钧窑器,发现相同器型之海棠式盆亦在元钧之列,故为其断代提供依据(下文详述)。

  南宋官窑历来弥足珍罕,乾隆帝曾赋诗叹慨,憾之存世甚微,还着人将其所作诗文刻于清宫典藏之官窑器底部,此器保留至今,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全诗如下:

  官窑名始宋南渡,后苑制效政和故;成章提举惟御用,臣庶弗敢过而顾。

  即今六百有余载,晨星一二犹或遇;鬻从市庙供人玩,谁诚当年法令固。

  不啻斯矣堪慨叹,即是殷周相鉴处。

  乾隆丁酉春御题。1

  高宗在诗中把后苑用瓷归入修内司窑瓷之列。修内司为南宋官署名,执掌宫殿修缮事宜,其于京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按旧制开设窑场,专烧御品以供宫廷,史称修内司窑,位于现今老虎洞窑址。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挥兵南下,攻陷汴梁,宋室仓皇南渡,建新都于临安。南宋百废待兴,故承北宋御窑旧制,烧造「新」官以为用。南宋文人叶寘《坦斋笔衡》详录之本朝官窑创烧始末,或为最早之相关论述:

  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彻,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2

  叶氏有关修内司官窑之论述,多为后世因袭,乾隆皇帝之御题,亦参其所言也未可知。邵成章乃宋高宗时内侍省掌事太监,主持修内司窑务,督造御瓷,专供宫廷。此外,「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澄彻,为世所珍」十六字乃赞官窑质美之经典,可晓其为仿北宋官汝而生,却仍秀逸绝世,甚得上心。除却修内司窑,叶氏所载郊坛下窑,亦于临安城内,所出与修内司窑相若,然质稍逊。近期考古资料证实,南宋临安城内确存官窑遗址二处,分别为皇城南侧之乌龟山,以及皇城北墙内之老虎洞(前文已述)。依其窑址分布及所产瓷片质量,可断前者当为郊坛下窑旧址,而后者侧属修内司。

  河南禹州钧窑(也称钧台窑)多烧海棠式盆,与本品器形相似,享负盛名。这类器底刻有数字之钧瓷花盆,釉质及发色与宋钧相类,然造型精绝独到,多为花口,美艳俊秀,加上数字款识,尤为特别。北京故宫藏「七」字款及「四」字款钧釉海棠式花盆,可资比较,图见《钧窑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钧窑瓷器荟萃》,北京,2013年,图版63、64。大维德爵士于1952年东方陶瓷学会展览介绍中,提及此官窑花盆时,指相较而言,钧窑海棠式花盆及配套盆奁之存世量颇丰,弗利尔美术馆所藏钧瓷便为当中佳例。

  此件官窑花盆来源显赫,不但属皇家御用之器,并经艾弗瑞.克拉克夫人及坂本五郎二位名家递藏,非同凡品。艾弗瑞.克拉克为英籍美国人,乃当时唱片及影视业先驱,身居hmv及百代唱片公司要职。夫妇二人致力搜集中国艺术瑰宝,均是东方陶瓷学会成员,并于1934-48年间担任学会顾问,乃二十世纪初西方收藏界之翘楚。克拉克夫妇为协筹展览,多次慷慨借出所藏珍品,如伦敦皇家艺术学院1935-36年中国艺术品展,及1952年东方陶瓷学会中国瓷器展。经大维德爵士夫人回忆,克拉克伉俪赏瓷「品味高远、精湛」,其以陶瓷点装居室,终日与艺为陪,于小阁楼摆放宋瓷,情趣纯雅,不落俗套。日本收藏家、鉴赏家及著名骨蕫商坂本五郎先生,也是世界中国艺术品收藏之传奇。先生艺涯横跨近七十载,广知博见,使其独具慧眼,明辨善鉴,闻说能与物相通,可望其气息,堪为业界权威,享誉国际。

  1 见大英博物馆网站:(登录日期:2019年3月2日)。

  2 《辍耕录通鉴》,北京,1950年。

  3 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编,《南宋官窑》,北京,1996年;杜正贤编,《杭州老虎洞窑址瓷器精选》,北京,2002年;以及张振常编,《南宋官窑文集》,北京,2004年。

  4 大维德爵士,〈序〉,见《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exhibition of ju and kuan wares: imperial wares of the sung dynasty, related wares and derivatives of later date》,伦敦,1952年,页4。

  5 毕宗陶,《collectors, collections and museums: the field of chinese ceramics in britain, 1560-1960》,牛津及纽约,2007年,页171-2。

  6 jeffey hantover,〈坂本五郎与「目利」之艺〉,《艺海观涛:坂本五郎珍藏艺术.陶瓷》,2015年3月,页12。

 凯发k8旗舰厅 copyright © 2019 古董拍卖网 newpaim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