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艾弗瑞.克拉克夫人(1890-1976年)收藏,编号638
伦敦苏富比1975年3月25日,编号112
2003年购自坂本五郎(1923-2016年)
展览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exhibition of ju and kuan wares: imperial wares of the sung dynasty, related wares and derivatives of later date》,伦敦,1952年,编号64
相关资料
天人共赏 官窑六方小盆 薛好佩博士
此六方小盆所属之类备受南宋宫廷青睐,殊为珍罕。先见其釉,稠厚致密,呈浅灰色,亦见其胎,稍露于足,呈黑褐色。侧壁平坦微斜,平添趣味,更显六方形制之雅。此器乃南宋官瓷佳例,釉面莹滑,片纹端匀,匠心之巧、技艺之高、气韵之卓,尽览无遗。
观其特质,可知此器为修内司所造,浙江杭州市郊老虎洞窑址出。修内司设于南宋皇城内,奉诏烧制官瓷,专供宫廷。1127年,北宋瓦解,皇室自汴州(今开封)南迁,定都杭州,乃开修内司。本图录拍品编号105所附文章就修内司及御制官瓷另有详述。
鉴藏中国瓷器之泰山北斗大维德爵士,宝蓄举世无双,现已入藏大英博物馆,他对官瓷推崇有加,称其修美、稀贵。1952年东方陶瓷学会伦敦办展,陈列汝、官窑,展览引言中,大维德爵士曾言及此六方小盆与诸展品:
明末有士论汝、官、哥窑,直抒胸臆云『后此又不知凋谢如何。故余每得一睹,心目爽朗,神魂为之飞动,顿令腹饱。岂果耽玩痼僻使然?』其后数世纪,此言一语成谶,珍稀之器或损毁或散佚,愈演愈烈。存世之量或已寥寥,时人之心或已不古,然亲临是次展览者,悦目怡情之余,不论爱之深浅,亦得感同身受。1
行文中,大维德爵士强调,存世官窑寥若晨星,后人尽为之倾倒。凭借智识与慧眼,大维德爵士又对此盆深入探讨,指出釉、型方面可见宋代陶匠着力仿效,官、钧花盆之间尤多借鉴(稍后再述)。
此盆形为六方,不甚多见,同类之器多形状有别,可比一四方官窑盆,尺寸相当,贮北京故宫博物院,刊于《官窑瓷器》,北京,2016年,图版32(图一)。着录、研究故宫院藏花器之学者称,此类小盆乃贡皇家,以盛「盆景」之用,西方则多依日文「盆栽」一词。学者又称,该类官窑小盆初依钧窑形制,钧窑小盆存量或略多。2 由此观之,此类花盆颇受重用,尺寸小于寻常亦有其因。唐高宗(649-683年间在位)第六子章怀太子(654-684年)墓中有一绘于706年之壁画,画中一名仆侍,身着宫衣,手捧盆景,盆内盛有山石草木。3
早在唐代,盆景便已发展为高雅艺术,受皇室及文人垂爱。而至宋代,苏轼(1037-1101年)、陆游(1125-1209年)等文人墨客赋诗以颂盆景之乐,将其拔至新高。陆游有诗,名曰《菖蒲》:
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
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直。
清泉碧缶相发挥,高僧野人动颜色。
盆山苍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
根蟠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
所嗟我亦饱风霜,养气无功日衰槁。
陆游之诗,既咏盆景微缩山水,又言其器功不可没,赞碧缶釉色青蓝,慕盆中景观苍然。天作山水与人造盆缶彼此发挥,共得天人合一之境,备受其时雅士称颂。不难推知,盆景所用之器,或个别烧制,或小批量产,盖因器型需随所盛景观各有变化。
梁悦美撰文探讨盆景艺术,指出宋代盆景所用之器多为汝瓷或钧瓷,且不乏存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5 比较二件钧窑六方花盆,带数字款,录于《故宫藏瓷大系.钧窑之部》,台北,1999年,图版47、48,均刻「七」字及「养心殿明窗用」。明窗位于养心殿东,每逢新岁,皇帝于此处开笔题词,祈祝吉祥,是为「明窗开笔典」。故知上述二例原奉养心殿明窗,其功用蕴含寓意。
此类钧窑刻数字款花盆多为模制,底款数字由一至十,各示大小,究其意义,可参考李宝平,〈numbered jun wares: controversies and new kiln site discoveries〉,《东方陶瓷学会汇刊》,卷71,2006-7年,页65-77。其文讨论此类花盆断代之争,观点分为两派,一派持北宋末年论,另一派断代较晚,此六方小盆或与后者更符。然则,此类器之官家背景毋庸置疑。近来,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学者印证,将其归结为「陈设类官钧」。6 至此,已有研究确认,御用官、钧花盆皆属此类。
此官窑小盆出自帝苑,后于上世纪经克拉克夫人(1890-1976年)及坂本五郎(1923-2016年)二位巨擘递藏。克拉克伉俪所藏中国瓷器在西方久负盛名,二人支持东方陶瓷学会不遗余力,躬亲参与1935至1936年间伦敦中国艺术大展筹备事宜,并借出精品数十件以作展示。1992年,大维德爵士夫人于访谈中被问及先夫最尊何人所藏,夫人答道:「当以克拉克氏所藏为最。」7 日本鉴藏大家兼骨董名商坂本五郎亦为中国艺术品之宗匠,其收藏心血及鉴赏造诣首屈一指。欲知先生生平及风骨,可参阅《sakamoto gorō: the legacy》,伦敦苏富比,2016年。
1 大维德爵士,〈序〉,《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exhibition of ju and kuan wares: imperial wares of the sung dynasty, related wares and derivatives of later date》,伦敦,1952年,页2。
2 见《官窑瓷器》,北京,2016年,图版32。
3 壁画图见梁悦美,《the living art of bonsai: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cultivation and propagation》,纽约,2005年,页101。普遍认为,此乃最早描绘盆景之壁画。
4 此诗释译参见梁悦美,前述出处,页102-3。
5 出处同上,页203。
6 见《钧窑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钧窑磁瓷器荟萃》,故宫博物院,北京,2013年,页168起。
7 林华田,〈an interview with lady david〉,《美成在久》,1992年4月,页56-63。
凯发k8旗舰厅 copyright © 2019 古董拍卖网 newpaim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