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识:乾隆甲申仲春御题 、 乾隆甲申春日御题 款
屏及璧刻〈汉玉谷璧〉诗:
土花㻞㻞其光葆,道人之容枯不槁;
千年以上目前藻,寸度规圆合羡好。
虽有琢磨无奇巧,元气配藜丁甲保,
庇荫嘉谷斯为宝。
屏:乾隆甲申仲春御题。「比德」、「朗润」印
璧:乾隆甲申春日御题。「太玉」印
来源 香港苏富比1997年11月4日,编号1201
相关资料
插屏方形紫檀木作框,前方中开圆形,置玉壁,以雕干挂和螭龙纹(乾隆)的圆钮固定。框边则雕螭龙及蚕纹。屏背的开光圆内暗刻描金漆,题上同样刻在玉壁边缘的御制诗(图一),屏及璧分别刻乾隆甲申仲春、春日御题纪年款,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春。从乾隆的吟咏看来,他对经历上千年后仍能完好保存且历久如新的玉壁,不禁叫好及视「斯为宝」外,或许也是在花甲之年到临前对自身作为治国能力上的自我肯定。
乾隆皇帝慕古好雅,是真正的收藏家及鉴赏家,其收藏广泛全面,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位皇帝可相媲美。他钟爱玉器,尤爱三代玉器,清宫遗存之古代玉器,多为他的收藏。他更亲自鉴别、定级,爱不释手时作诗咏之。乾隆帝爱惜古玩,要求予以妥善保管。常用高等木材制插屏,将古玉镶嵌其中,陈设于各宫殿之内,成为宫庭内独特典雅的风景。
乾隆皇帝一生写御题诗四万余首,其中咏玉诗达八百余首。他认为纸寿千年,但集天地精华的玉石则永不败毁,因此将著名的书法作品摹刻到玉器上,把赞美诗刻在古玉上,流芳百世。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乾隆二十八年三月:
十九日,郎中白世秀来说太监如意交汉玉乳丁璧一件,传旨着做插屏一件,先呈样,钦此。
于本月二十二日郎中白世秀将汉玉乳丁元璧一件画得插屏纸样一张持进交太监如意呈,览奉
旨将玉璧留下样子持去收着俟有地方时照样成做,钦此。
于三月二十八日郎中白世秀来说太监如意交汉玉乳丁元璧一件,传旨着照从前准过的插屏纸样成做,钦此。
于五月十四日郎中白世秀将汉玉乳丁元璧一件配得紫檀木插屏一件持进交太监如意呈进讫。
乾隆帝是颇有艺术天分的君王,收藏之事,亲力亲为。慕古创新,将两者完美结合。本品汉玉乳丁璧边墙刻御题诗一首,插屏背面同刻相应御题诗,使之成为历史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品。
跟此屏的形制及样式相近者现仅知数件。除台北故博物院曾发表的四件(详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古玉图录》,台北,1982,图版63、68、188及189)嵌谷纹玉壁紫檀木插屏外,在私人藏家手中可谓绝无仅有。同类嵌素身古玉壁屏,过去只得两件,出现于伦敦苏富比1977年3月29日,编号180,和香港苏富比1989年11月15日,编号503。
凯发k8旗舰厅 copyright © 2019 古董拍卖网 newpaim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