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试铸样币,黄铜精铸,存世仅见黄铜样币,未见银币,保存极佳,存世罕见。清朝光绪年间流通的货币之一。由两广总督张之洞率先引进英国铸币机器铸造银元和铜元,之后各省纷纷仿效。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光绪元宝是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首,是我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发流通货币,对于现今也蕴藏了一定历史意义。尤其黑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镍质试机样币的发现,对研究清代黑龙江银币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黑龙江是中国纬度最北的边陲省份,以往既未闻设有造币厂也无以此省为名的银币,传世有“黑龙江省造”七钱二分及三钱六分黄铜样币,故一般均认为此当系外地所制,施嘉干编1949年6月上海出版的《中国近代铸币汇考》内则特别指出有湖北省代制之说。亦有样币来自外洋的看法,有些书谱对此存疑而未予收录。
“黑龙江省造光绪元宝”是中国近代机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黑龙江省造光绪元宝”之所以名气大是由于他的历史性和珍稀性决定的。这玫钱币版面设计优雅,雕刻精良,但是,铸造量不多,所以存世极罕,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光绪八年(1882年)吉林造币厂,已经试铸成功厂平一两银元的14年后,光绪十五年(1889年)广东造币厂已经试铸成功光绪元宝“七三反版”银元并正式申报朝廷的八年后(1896年)黑龙江省将军决计申报银元自行铸造大略。
因为,外省纷纷建厂铸造银元已成大势。朝廷只能屡次委婉拒绝,强调邻省“搭铸”。黑龙江省其实是边请,边干。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6月),在德国机器已经运到的情况下,黑龙江将军寿山才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5月)向朝廷奏文“黑龙江购到机器,自铸银元,以资流通。”1900年奏文已经与最初“协饷”的说法迥异。其实,届时全国已有至少21个造币厂,并有产品投入市场流通。嗣后,存有黑龙江七钱二分和三钱六分版的黄铜样币(见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银币图录》96页)。时间约在1896——1897年间。
根据《大清德宗景(光绪)皇帝实录》的记载,黑龙江省设局造币一事确实“有开铸之议”,且计画请已有往来的湖北省派工匠协助,所谓湖北省代制之说并非没有依据的传言,此与施嘉干的记叙吻合。而若以其设计与湖北省造银元有几分相似,极有可能是湖北省在受托后先行雕刻模具及试制样币,准备由应聘的工匠携至该省作呈核及生产之用。然而受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俄军在该年7月挥兵入侵东北,四处劫掠并占地多处,黑龙江省自行设局造币一事终未遂成功。
然后,黑龙江省又先后委托奉天、天津、安徽造币厂试铸了直径39毫米,重量在25.7克左右,楷书七钱二分银元。之后,又由鲁尔智.乔治签名试制了楷书黑龙江库平一两光绪元宝,直径约43-45毫米,重量在27.1-34.2克之间。(详见天津古籍出版社:《中国银元图集》。时约庚子之乱(1900年)前后。
凯发k8旗舰厅 copyright © 2019 古董拍卖网 newpaim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