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釉,即钧瓷釉,是钧瓷制品坯胎表面的一层釉。钧釉是一种艺术釉,它除具有上述特征外,还具有多种颜色、纹路、开片、乳光、图画等。钧釉是由特殊的化学成分组成,是以铜、铁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烧制而成,并因窑内温度、气氛的变化而形成色彩多变、纹路奇特、意境无穷的窑变效果。
焚香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通常人们为了礼仪将衣服薰香,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在读书、写字的书房内, 焚上一柱香,营造“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因此,早在汉代以前就出现陶、瓷、铜、铁、瓦为材料制成的香炉。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原先其它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所取代,明代宣德年间是铜香炉制作的巅峰阶段。
这件均釉金彩熏炉,敛口,腹部饱满纯润。双耳中规中距的风格,恰恰反应当时的乾隆时期。香炉整体从上至下烧制多种颜色组成的均釉纹饰,在香炉底座刻有“乾隆年制”的楷书款识。釉色因烧成制度的不同呈现出较大的变化。
在日用瓷窑内搭烧,采用氧化焰气氛烧制的钧瓷,釉色多呈青、绿色,以天青、豆青、冬青、粉绿、瓜皮绿、麦芽绿、孔雀绿、铜绿为多,偶有红色调,但发色沉稳、暗浊,而在钧瓷窑内烧制的色泽较为鲜艳。用风箱小炉(卢钧小窑),在还原焰气氛下烧制的钧瓷,呈天青、天蓝、海棠红、朱砂红、玫瑰红、玫瑰紫、葡萄紫等色,其精上制品,五彩灿烂,玉润晶莹,可与宋钧媲美。
在乾隆时代,瓷器制作日益奇巧,已至鬼斧神工,而各种仿古器型也层出不尽,釉色更是新品迭出,“炉钧釉”窑变瓷器便是雍、乾时代创烧的瓷中瑰宝。
炉钧釉瓷器均由小窑来烧制,一炉只烧一至两件,可谓是小锅饭,精制细做,其窑变花纹是由画师执笔蘸釉而绘,技法直如国画中的泼墨写意,恣肆潇洒,不拘一格,入窑烧制后浑然天成。
凯发k8旗舰厅 copyright © 2019 古董拍卖网 newpaim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