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签字版民国三年袁大头”“1931年,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红色政权对敌斗争环境十分恶劣,为了适应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红军便在从打土豪缴获来的民国三年‘袁大头’旧银元上,在袁世凯头像右侧打上了‘苏维埃’的戳记,,以示区别,用来发展革命根据地经济,保障红军供给和红色政权建设。
而国民党曾将不少盖有‘苏维埃’的银元回炉重铸,因此盖有‘苏维埃’戳的‘袁大头’并不多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近几年来随着钱币市场的不断升温,诸多钱币价格节节高升,袁大头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一提到银元收藏,不得不提“袁大头”。所谓的“袁大头银元”是指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了解决军费和提高个人政治地位而发行的银元货币,因这些银元铸有他的侧身图像而得名。
袁大头,为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铸造的以其戎装左侧面像为图案、面值壹圆的银币,是对铸造于民国初年镌有袁世凯侧面头像壹圆银币的一种俗称。因其首铸于民国三年,又有称“民三”者,此类别称由来已久。作为民国军阀银币的领头羊,“大头”系列对钱币收藏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
“袁大头”银元的诞生,也是银元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金银价位的涨跌,也刺激了传统的收藏市场,近五年的时间,民国年间的“袁大头”可谓涨跌不停。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袁大头”的收藏依然有较大的价值空间。签字版的苏维埃袁大头更是极为珍贵,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最早关于加印“苏维埃”三字的记载是在1932年12月19日,中共湘鄂西省委关于湘鄂西具体情形的报告中提到的,该报告称:“有一时期将现洋上面打印“苏维埃”三字,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宣传,而是为了阻止现金出境。”1931年11月至1933年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湘鄂西特区分行在石首、监利、洪湖等地设造币厂,由此判断现洋上面打印“苏维埃”三字的苏区币,大致制造于此时间段。
苏区政府在现洋上打印的“苏维埃”币,逐步流通到湖北省各地。1934年6月16日,蒋介石、张学良签发的《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令,令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政智字1093号文记载,蕲春县县长刘复向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主席张群报称,在“田赋征收处经征税款内,发现有民国三年银币一元,上铃‘苏维埃’三字斧记,…。” 蕲春县地处鄂东边陲,靠近鄂西苏区,因此在蕲春县发现三年加盖“苏维埃”银币也就不足为奇。蒋介石、张学良签发的文件,佐证了上铃“苏维埃”三字斧记的民国三年银币存在。
加盖“苏维埃”币的存在,得到《克劳斯目录1900年—2000年》、《中国历代货币大系—8》等严肃、权威钱币书籍的认可,加盖“苏维埃”银币都被收录在书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怀疑加盖“苏维埃”币的郁祥祯先生也是《中国历代货币大系—8》的编委之一。
综上所述,现在是揭开大头加盖“苏维埃”银币神秘面纱面纱的时候了,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大头加盖“苏维埃”银币,该币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湘鄂西特区分行发行。
从1931年到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造币厂在江西瑞金还仿照民国三年版“袁大头”样式自铸银元,限于苏区流通。由于技术、设备条件所限,这种银元成色虽好,但铸工较原版“袁大头”粗糙,币面图案不免模糊,被称为“土造花边”(银元俗称“花边钱”)。
除在袁世凯头像右侧打上“苏维埃”三字戳记外,有些还在币面或背面打上“工人”二字戳记。此外,湘鄂西苏维埃政府在1931年也自铸过民国三年“袁大头”,亦打有“苏维埃”戳记。“苏维埃袁大头”见证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那段峥嵘岁月,是值得珍视的革命文物。
凯发k8旗舰厅 copyright © 2019 古董拍卖网 newpaimai.com